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九日寄子约

皇甫汸 皇甫汸〔明代〕

漫有登高兴,兼当望远何。
对花惊白发,见雁忆黄河。
乱后书来少,霜前木落多。
不堪羁宦日,同是阻干戈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,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呢?
对着美丽的花儿,才惊觉自己青春已不再;看到大雁南归,想起自己游宦在外,思归却归不得。
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,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,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。
常年离家在外地做官早已不堪忍受,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,兄弟都为战乱所阻啊!

注释
子约,即皇甫濂,作者之弟。
黄河:代指故乡。
羁宦:离家在外地做官。

赏析

  本诗中,首联“漫有登高兴,兼当望远何?”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: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,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?这一句,比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更多了一份难言的意绪。

  颔联“对花惊白发,见雁忆黄河”便为我们揭示了这种无奈,原来,在思念亲人之余,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慨。对着美丽的花儿,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,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;看到大雁南归,想起自己游宦在外,思归却归不得,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,真是人不如物了!

  第三联“乱后书来少,霜前木落多”颇似杜甫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句。于是,全诗的感情便又在思亲、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九日寄子约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,说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,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呢?多了一份难言的意绪;颔联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慨;颈联更添一份伤时念乱和悲秋的意绪;尾联是对前两联的小结,说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,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。全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复杂情感,反映出战乱时期人们的普遍心声。

皇甫汸

皇甫汸

(1497—1582)明苏州长洲人,字子循,号百泉。皇甫录第三子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工部主事,官至云南佥事,以计典论黜。好声色狎游。工诗,尤精书法。有《百泉子绪论》、《解颐新语》、《皇甫司勋集》。 1596篇诗文  9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游虎丘以望后五日

王士性〔明代〕

  虎丘者,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,白虎之气腾上,而见怪于秦皇也。墓今不知其处,或曰浮图下,又云剑池下,剑池两崖如裂,侧立十仞,盖石溜天成,寒泉出其窦而停滀焉。墓不当在其下,意浮图者近之。

  自阊门买舟,五里即达寺门。初入,酌憨憨泉,坐吴王试剑石,摩挲石缝,为凝睇而沉思久之。再入,则清泉白石,龂腭益奇。钜坂如砥,可罗胡床百座,号千人石。石咬水处,为白莲池。近池而灌莽塞焉者,为清远道士放鹤涧,循涧上,登大雄阁,右行过剑池石粱,望浮图而息焉。既畅,复下可中亭,观生公点头石。复右上而尝陆羽泉,石窦似慧山,而味劣之。

  此地游踪成市,要以秋月为胜。千人石古株轮囷,把酒问月,醉而枕之,仰视碧落垂垂。固恍如乘槎泛斗牛渚也。若上浮图之巅,苍然平楚,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,又昔人所称绝景云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牛郎织女

冯应京〔明代〕

  天河之东有织女,天帝之女也,年年机杼劳役,织成云锦天衣。天帝怜其独处,许嫁河西牵牛郎,嫁后遂废织衽。天帝怒,责令归河东,许一年一度相会。

  涉秋七日,鹊首无故皆髡,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,役乌鹊为梁以渡,故毛皆脱去。《月令广义》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过闽关

刘基 刘基〔明代〕

关头雾露白蒙蒙,关下斜阳照树红。
过了秋风浑未觉,满山粳稻入闽中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